close


第三章 腦中的知識和外界的知識

我們的腦中存在著4個條件,讓我們得以知道生活中事件該如何運行。

1. 知識存於腦中和外界

2. 不需要極高的精確度

3. 自然的使用局限

4. 腦中的文化局限和約定成俗的習慣 

我們通常也會知道甚麼事情該要先做(較緊急的),甚麼事情可以擺在後頭慢慢執行,或者我們也會選擇性地去記憶自己比較熟悉的事情,利用這些必定會想到的事情來去喚起另一件我們可能會忘記的事情,這就像是匹配的方法。對於要去死記的東西,我們雖然可以很快的反應出來,但這個記憶並不會是好的(所謂的短期記憶),或許一陣子沒有需要這個記憶,我們就會就此忘記,然後又要重新去記憶一次。

設計心理學就是應用這個道理,設計是幫助產品能夠對於使用者更加方便去操作,或是容易記憶,讓使用者對於東西能夠輕鬆的上手或是操作。

第四章 知道該做什麼:局限,可發現性和回饋 

從第三章講到的,延生到這裡是設計出能夠讓使用者正確操做的方法有那些因素。 物理性 積木會因為組合的缺口而有相鄰對應的積木,因此我們可以察覺而拼湊,不需要看著說明書。 語意:直接用某種情況來說明,此物件必須被安排在適當的某位置才是安全的。 

文化:我們周遭的事物都會成為一種合理性或像是基本認知,例如,看到小綠人就是可以過馬路。當然不同國家都有不同文化,所以可能某項產品的發售會因為國家而有所不同。 邏輯:當遇到可能不了解的事情,我們會用邏輯推論,我們不一定知道每個物件的正確位置,可是當我們知道其中一個,便可以慢慢去推論下一個物件的位置,然後把所以物件都按裝完成。

聲音可以增加可視性,關門時會發出喀擦聲、水滾時會發出逼的叫聲,這些設計都方便了我們知道物品的完成度如何,也用來提醒我們物品是否正常,但這些聲音一樣要合理化(也就是應用到上面那些理論),如果沒有相對應的聲音,我們自然的反應就比較不會去注意到,或是用了奇怪的聲音更覺得心煩。




arrow
arrow
    文章標籤
    設計 心理學
    全站熱搜

    Yvonne Shi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